#被誤解的良善有時孩子的行為表現可能帶有破壞性,而我們常會會以我們的角度來審視這些行為。但如果我們願意放下先有的成見與情緒,是否可以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良善呢?該調整的是行為表現而不是忽略或是指責良善的動機!#讓孩子保有那些良善吧! Tags: 58 comments 1236 likes 374 shares Share this: 張心理師的運動處方箋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全台唯一唸體育系又唸心理的臨床心理師, 唸體育時總思考著人們的心理事, 在臨床工作上又一直在當病友們的體育老師。 21819 followers 20494 likes "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xer.psy.se" View all posts